近年來,云南藍果樹種群數量從僅存8株恢復到上千株,,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只增長至約3000只,,西黑冠長臂猿由800只增加到1300只左右,綠孔雀,、黑頸鶴等多種極小種群動物呈現穩(wěn)定增長趨勢……過去十年,,云南共使近百種極小種群動植物擺脫了滅絕的厄運。
圖為云南藍果樹 攝影:楊文忠
10月12日,,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簡稱COP15)新聞中心云采訪間,,國家林草局珍稀瀕特森林植物保護和繁育、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與開發(fā)利用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文忠與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理事長方震東共同分享了云南在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方面的經驗與模式,。
COP15專題采訪現場,。中環(huán)報記者周亞楠攝
什么是極小種群物種?
極小種群物種,,是指分布地域狹窄或呈間斷分布,,長期受到外界因素脅迫干擾,呈現出種群退化或數量持續(xù)減少,,種群及個體數量已經低于穩(wěn)定存活界限的最小生存種群,,隨時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
楊文忠解釋,,“自然界中,,極小種群的數量要根據不同物種而具體界定,如果一個種群的年齡結構,、性別比例不足以維持種族繁衍,,且野外種群又幾乎絕無僅有,這種生物就基本可鑒定為‘極小種群物種’,。比如,,大象有50頭,種群規(guī)模就不算小,可如果某種螞蟻僅有50只,,那就是極小種群物種了,。”
2005年,,云南省在全國率先提出“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倡議,。2010年,云南省政府批復《云南省極小種群物種拯救保護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將62種植物,、50種動物列為極小種群物種,實施搶救式保護,。
經過多年的努力,,許多曾經命懸一線的極小種群物種,實現了“逆天改命”,。截至目前,,通過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野外回歸等搶救性保護措施,,云南20余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得到有效保護,,脫離了滅絕威脅。
哪些極小種群物種“絕處逢生”
“巧家五針松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990年首次發(fā)現,現存野生植株僅34株,,分布于昭通市巧家縣藥山一條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坳中,。”自發(fā)現以來,,巧家縣,、云南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等單位實施多個搶救性保護項目,,通過野外種子采集,、種子萌發(fā)實驗、幼苗栽培等過程,,開展了科學研究,、近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等工作。
經過多年努力,,巧家五針松已累計實現人工繁育近7000株,,保存幼苗幼樹5000余株,其中繁育移栽存活3000余株,。2021年8月10日首次在昆明植物園結實,,標志著巧家五針松遷地保護初步成功。巧家五針松保護所取得的成效,是云南省多年開展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所取得的眾多成果之一,。
楊文忠供圖
據介紹,,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園是中國在低緯度高海拔地區(qū)建立的第一個植物園。園內海拔高差從3200米到3600米,,有蕨類植物有330種,,種子植物有187個科、1003屬,、4600多種,,可以說是野生動植物的“活體基因庫”?!半S著人類活動的加強和延伸,,高海拔地區(qū)的珍稀特有物種正面臨棲息地消失、生境改變,、采集加強等威脅,。”方震東說,,植物園從2001年建立以來,,一直堅持“通過繁育實現保護和利用”的理念,建成了以引種,、收集和研究高山花卉,、高山藥用植物和珍稀瀕危特有植物為主要內容的生物多樣性保育中心,為高海拔地區(qū)的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提供就地和遷地保護的場所,。
圖為朱紅大杜鵑。方震東供圖
從1917年的首次正式被植物學界采集和記錄直至今天,,朱紅大杜鵑在國內學界被忽略了整整一個世紀,。自上世紀60年代起,國內就未曾報道過朱紅大杜鵑的標本采集記錄,?!爸旒t大杜鵑花朵艷麗,當地百姓都把它當作是一種好看的山茶花隨意挖掘,,導致種群衰落,。”方震東告訴記者,,“2015年,,課題組終于在云南騰沖的一戶老百姓家中再次獲得朱紅大杜鵑種苗。經過重新培育栽培,,如今已獲得成活的扦插苗,,使朱紅大杜鵑成功擺脫瀕臨滅絕的厄運,。”
如何保護極小種群物種,?
“種群數量少,、生境狹窄或呈間斷分布、人為干擾嚴重和瀕臨滅絕,,是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最顯著的四個特點,。”楊文忠介紹,,云南生物物種豐富,,但受威脅種類比例也很高,且很多物種種群很小,,保護任務艱巨,,需要基于國內外物種保護研究與保護實踐成果,提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且能指導物種種群水平搶救性保護的摡念,,推動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的開展,。
“對極小種群物種開展搶救性保護的幾個措施,包括就地保護,、近地保護,、遷地保護、回歸自然與種群重建,。就地保護是生物多樣性保護很重要的一個保護措施,,它同時保護了這個物種以及它的生境?!睏钗闹艺f,,近年來,云南針對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建立了多個就地保護小區(qū)或保護點,、18個遷地保護基地以及9個物種的4個近地實驗基地。十幾年來,,從極小種群野生植物概念的提出到探索實踐,,云南省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效。
此外,,建立健全了亞洲象,、滇金絲猴、高黎貢白眉長臂猿,、綠孔雀等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種群及其棲息地全面巡護監(jiān)測體系,。
云南實施了亞洲象棲息地恢復、監(jiān)測預警和安全防范等3大工程,,成立西雙版納亞洲象救護與繁育中心,;
綠孔雀人工繁育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為綠孔雀野化放歸提供了堅實的種源保障;
成立了“滇金絲猴全境保護網絡”,,通過網絡籌集社會資金進行全方位保護,,為旗艦物種的保護積累經驗、樹立典范,。
......
“未來10年,,將至少建立起5個遷地保護基地,對極小種群植物進行分區(qū)域保育,,并以此為基礎開展野外種群監(jiān)測,、種苗繁育技術攻關,嘗試在野外開展種群恢復與重建,,以使物種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長期存續(xù),。”楊文忠告訴記者,,在評價,、總結和分析第一批極小種群保護名錄物種保護成效、方法經驗和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云南省已在制定下一階段保護工作的新規(guī)劃,。
“社會各界都能參與到極小種群動植物的保護中來?!睏钗闹液粲醮蠹覟楸Wo極小種群動植物行動起來,,在他看來,哪怕是一家3口的農戶,,在家門口辟出一塊空地,,種上幾株極小種群植物,也能為拯救物種貢獻自己的力量,。
來源:中國環(huán)境APP 作者:中環(huán)報記者周亞楠
轉自:https://res.cenews.com.cn/h5/news.html?id=202813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藍桉路2號電話: 0871-65150418
Copyright(C)2017-2023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備案號:滇ICP備14002083號滇公網安備 5301030200045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