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完成單位: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中國林業(yè)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員:李貴祥,廖聲熙,,孟廣濤,,柴 勇,李品榮,和麗萍,崔 凱,方向京,,錢小清
通過補植后,植被開始逐步恢復,,裸露地表減少
獲獎情況:2020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成果簡介:針對滇中典型退化森林存在的問題,,開展了滇中高原退化森林功能恢復和質量提升參照體系及退化類型劃分、嚴重退化地恢復重建技術,、天然次生林結構調整技術,、人工林改造技術、云南松林空間經營與動態(tài)規(guī)劃模擬技術等研究,,形成了滇中高原典型退化森林功能恢復與質量提升技術體系,。主要成果包括:闡明了滇中高原植被演替規(guī)律和水源涵養(yǎng)功能,構建了滇中高原退化森林功能恢復和質量提升參照體系,,為該區(qū)典型退化森林功能恢復提供了理論依據,;創(chuàng)建了退化森林評價指標體系,為滇中退化森林的質量提升提供了科學依據,;提出了基于分區(qū)-分類相結合的區(qū)域典型退化森林恢復重建技術和退化次生林結構調整技術體系,,為區(qū)域退化森林功能恢復和質量提升提供技術支撐;構建了退化云南松,、華山松人工林質量提升技術模式,,為該區(qū)低質低產林的功能恢復和質量提升提供了指導和示范;提出了滇中云南松天然林近自然經營改造技術模式,,開發(fā)了《基于TreeGrOSS的林分經營動態(tài)模擬軟件》,為開展滇中退化林分可視化經營管理和森林經營方案編制提供支撐,。
嚴重退化地造林試驗生長情況
成果豐富和完善了相關區(qū)域植被恢復的理論與實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和應用推廣前景,在滇中高原示范應用,,推廣面積301.61萬畝,,產生了良好的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對我省天然林保護工程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封禁措施前后林分對比試驗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qū)藍桉路2號電話: 0871-65150418
Copyright(C)2017-2023云南省林業(yè)和草原科學院備案號:滇ICP備14002083號滇公網安備 53010302000458號